腳底按摩

腳底按摩治百病? 從解剖看功效!

腳底按摩治百病?

華人社會中,腳底按摩是非常盛行且普遍的存在,小到個人工作室大到養生會館,也經常在旅遊、休閒放鬆時會去,即使不知道腳底按摩的原理,腳底按摩似乎已經被植入是有效的養生保健項目,甚至會看到一些廣告寫著〝腳底按摩治百病〞的宣傳字句。

真的能治百病嗎?  

我們先從兩個觀點來看這議題!

1.科學解剖

科學解剖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以及學者們的持續研究,人類腳的構造相當的精密,看似平凡無奇的腳有多達28塊骨頭、33個關節、112條韌帶以及許多的肌肉、肌腱所構成,結構非常複雜。腳同時有承受全身重量的剛性結構外,還擁有適應不平坦地形的柔性結構, 足踝提供各種重要功能,包括支持體重、提供平衡、減震、轉移地面反作用力等等   

正常活動時,也是從腳底支撐全身的重量,以及維持移動時該有的推進、平衡、煞車、穩定等動作功能,尤其是單腳站立時的平衡穩定功能,行走移動時都是單腳支撐著另一隻腳的活動來完成,除非是殭屍用雙腳跳來移動,所

以足踝功能越差,行走移動時,會因為下肢不穩定而導致身體預防性的緊張(這是為了怕下一刻不穩而跌倒,身體會有自主預警性的緊繃),長時間下來確實會讓身體越來越不舒服。

筋膜線

足踝功能不良的人,運動的比例相對是少的,缺少運動的人當然身體的健康指數也會角少許多,坊間也流傳一句話,手痛會瘦、腳痛會胖,大概也是因為腳痛者活動量減少的關係。

現行解剖列車提出的筋膜線概念中,七條筋膜線就有五條連接到足踝,透過這個概念來看,全身的動作都會跟足踝有一定的連動性。

 

2.東方反射區概念

與科學解剖不同,反射區的概念從古時候開始敘述,會說有幾千年的中醫歷史,古人的如何傳承並要你相信這樣做是有效的,後來在某位美籍醫師發表的區域治療的理論後,開始被各界重視,而台灣的腳底按摩也可以從吳神父開始推廣後盛行。

反射區療法

足底反射區

反射區的概念不僅在於腳底,也有耳朵、手掌,甚至有發展出 遠絡醫學  東方醫學經絡是以臟腑理論為基礎,身體各部位都是延伸與相連結的,講求精、氣、神的暢通,透過身體相對應部位置給予適當的刺激或活動,促進生理機能的一種方法,在西方科學也有許多學者在研究著東方醫學,目前則歸類於第三類的自然醫學。

 

東西方醫學概念的共同點

 

從兩個觀點來看,我認為治百病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透過腳底按摩來維持良好身體素質水平,進而預防或降低疾病來說,這就可行了,畢竟疾病產的的原因很多,外在環境因素、病毒細菌感染、環境品質、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等等都可能產生相對應的疾病問題。

而且無論使用何種,都提到活動的重要性,按摩也許可以促進局部血循、被動運動伸展、增加筋膜滑動等等,這些都是短暫的幫助,一定要加上自己活動、好好使用足踝、提高強度,才能對全身有好的幫助,但這不代表按摩無效,把按摩作為促進劑,再短暫提升局部活動能力的狀態下,能增加運動表現以及訓練的效果,在活動後的疲勞緊繃也能放鬆、提高休息恢復的品質。

尤其是現在的工作環境,大多都需要長時間維持某些動作,久站、久坐、經常移動族群、大量專項訓練的運動員等等,不是少用就是使用過度的,正好兩者都能透過按摩輔助。

腳底按摩

另外像是長者可能末稍循環較差,甚至有三高的族群,透過按摩也能讓協助長者盡快回到自己活動的能力,有些甚至是活動已經不方便,中風、局部癱瘓的人,這在復健、長照系統中也會使用到按摩、被動是運動伸展等等。

照片中的長者有三高問題,末稍神經遲鈍的狀態下讓他很容易踢到腳指受傷、甚至被燙到的當下也沒能立即閃避,導致燙傷變的嚴重,著重下肢血循的促進,筋膜層與層之間有好的滑動,再用被動拉伸,等長收縮的促進,盡可能提高這位長者的活動功能性。

腳底按摩用來保養保健是沒問題的,在配合自主的活動肯定更好!

以下示範與坊間腳底按摩不同的按摩操作方法,著重於每個小關節、骨縫、小肌群、被動活動與伸展,在必要時還能加上肌肉對抗練習來增加神經與肌肉的連結強度,輔助按摩後有更好的活動功能。

也可以找按摩工具自己按摩腳底喔

足底筋膜炎 疼痛無法久站 ? |15秒緩解足底疼痛!

按摩後的活動也很重要喔,以下介紹幾的活動練習,來試試看吧!

十七、腳指足踝活動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購物車
Ask ChatGPT
Set ChatGPT API key
Find your Secret API key in your ChatGPT User settings and paste it here to connect ChatGPT with your Tutor LMS website.
Scroll to Top